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林 铎
(2017年5月22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喜迎党的十九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动员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有力地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发展大势,牢记重大使命,不断开创甘肃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基本完成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严格落实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隆重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两当兵变85周年等系列活动,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选派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锻炼,顺利完成市县乡三级换届。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共引进高层次金融科技人才337名。实施“先锋引领”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双十条”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构建和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十二届省委巡视实现全覆盖,市县和省直部门巡察有序开展,认真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扎实抓好中央巡视组和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努力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势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9%。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3.1%,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业占生产总值比重从2.8%提高到7.1%,非公经济比重达到47.6%。兰州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0.9%,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基本建成,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开展联村联户、扶贫攻坚行动,建立贫困人口识别、动态管理、退出标准、考核验收等体系,打出一套政策措施“组合拳”,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全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842.2万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22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0.5%下降到10.9%,易地扶贫搬迁82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交通突破、水利保障行动,支撑能力有效提升。五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9万公里,实现省际主要通道和市州政府所在地通高速公路、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农村通沥青(水泥)路5.1万公里。新增铁路运营里程1592公里,兰新高铁、兰渝铁路开通运行,宝兰客专即将建成运营,甘肃进入高铁时代。全省民航机场达到8个,年客运量突破1200万人次。建成引洮一期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解决了95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重点流域治理和重大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项目顺利推进。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深入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展明显,累计落实改革举措415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精简,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出重大举措,财税、金融、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国企国资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合治理兰州市大气污染等经验得到中央改革办及有关部委肯定和推广。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充分发挥兰洽会、国际旅游节等重大节会平台作用,加强与中西亚等丝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经贸和产能合作,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有了新提升。
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全面实施“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着力打造“凡人善举”、诚信“红黑榜”等品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取得突破。积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成功举办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23个国家一致讨论通过《敦煌宣言》。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积极促进就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1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3%、12%。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补助水平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省级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加快,岷漳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顺利完成。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行动全面展开。
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人大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基层民主有序扩大,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不断健全。法治甘肃和平安甘肃建设扎实推进,信访工作得到加强。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壮大,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取得新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不断巩固。
过去的五年,不甘落后的陇原儿女奋发图强、拼搏进取,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进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省委和省级几大班子团结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甘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肃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力,“四个意识”不够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有差距:全面从严治党方面,“两个责任”落实还不到位,个别地方和有些领导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不强,有的地方干部中拉山头、搞团团伙伙和找门路、找靠山、跑官要官等问题表现突出,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有的领导干部档案造假、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执行外出报备制度不严格;一些地方和单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到位,对有的舆论热点事件应对不力,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较低;一些领域廉洁风险较高,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经济发展方面,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不足不快,综合实力较弱,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发展不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国企国资改革滞后,非公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偏低,县域经济发展层次低,外向型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足。社会事业方面,短板和欠账较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区域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社会治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脱贫攻坚方面,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弱,保证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办法还不多,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还不够坚决彻底,有的地方重发展、轻保护的问题比较突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不重视、不作为、不担当和履职不力、把关不严的问题,致使局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并带来不良社会影响。干事创业方面,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作风不实、担当不够,用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的能力不足,等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重要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我省面临的内外环境和阶段性特征。从根本保证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把握发展大势、顺应人民期待、回答实践要求,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了根本指针。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科学指明了甘肃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深刻阐述了事关甘肃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明确提出了实践路径、着力重点和奋斗目标,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从有利条件看,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新的产业变革正在孕育突破;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省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新契机;国家对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我们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政策利好;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更加明显;党风政风明显好转,社会风气不断上扬,特别是中央巡视“回头看”、环保督察、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专项督查以及国务院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情况专项督查等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直面问题、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提供了有利契机。从不利因素看,外部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新一轮产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竞争更加激烈;我省发展基础薄弱,经济结构调整缓慢,适应市场能力弱,发展要素制约明显特别是人才支撑力不足,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任务更加艰巨。综合判断,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困难同在。全省上下要准确把握我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有效转化政策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开辟转型升级、富民兴陇的新境界。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努力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县域经济发展层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法治建设能力、社会文明程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全面从严治党成效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之内,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稳定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科学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增强“四个意识”,保持政治定力。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能力,对党绝对忠诚,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行动上时刻紧跟、感情上衷心爱戴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
——坚持为民取向,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造福陇原人民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积极推动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战略目标,解决突出问题。着眼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下大力气解决经济社会欠发达、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人民群众生活整体水平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亟待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担当不力等突出问题,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推动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活力。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法宝,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决破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使改革动力加速释放、创新活力不断涌现。
——勤于学思践悟,提升素质能力。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带着问题深入学习思考,领悟和掌握精髓要义,立足推动工作践行落实,不断增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本领。
——保持进取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始终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谋事、干事、成事统一起来,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注重强基固本,锤炼严实作风。高度重视抓基层强基础,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大力弘扬“三严三实”作风,确保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讲求立德修身,树立清廉形象。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始终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三、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的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美好愿景,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推动我省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让陇原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一)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要力争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我们要坚持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发挥优势与弥补短板齐抓,努力走出转型升级、后发赶超新路子。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是强省之基、富民之源。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多元化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振兴老工业基地,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优势产业链培育发展行动,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先进装备制造、新型煤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水平。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为牵引,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为重点,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壮大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信息消费、创意设计、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体验经济、共享经济,积极培育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新型业态。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按照中心带动、多极突破的发展格局,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优化空间开发和生产力布局,培育区域发展增长极。加快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举全省之力加快兰州新区建设,进一步找准功能定位、完善思路、创新举措,发挥政策集成效应,以建设特色鲜明、产业聚集、服务配套、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新区为目标,把兰州新区打造成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推动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提高特色优势资源精深加工水平,建设以兰白都市圈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强化经济通道功能,大力发展以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业、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和文化旅游业为重点的经济带,发展壮大河西走廊城市群。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为先导,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电子电工电器基地、能源化工基地、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养生保健旅游基地,促进陇东南协同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规划先行、创新驱动、产业支撑、要素集中、全链推动,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构筑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破解我省发展瓶颈的现实需要。深入实施交通提升行动,实现民航服务和铁路干线覆盖市州、高速公路连通县区、快递网点遍布乡镇、沥青(水泥)路通达建制村,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持续开展水利保障行动,统筹实施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宽带甘肃,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打造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基地,进一步提升我省国家重要的油气煤电综合运输通道地位。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攻坚。加快我省发展,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要深入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不断完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因城因地因企分类施策,把降低实体企业杠杆率作为去杠杆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放管服”,实现联审联批,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健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地方金融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坚定不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充分激发和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深入推进基础性领域改革,加大补短板力度。统筹推进财税、生态、文化、统计管理、民主法制、党的建设制度等改革。强化各级主要负责同志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形成亲力亲为抓改革、善作善成促落实的长效机制。
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我省发展不足,很大程度是开放不足,必须把扩大开放作为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充分发挥敦煌国际文博会、兰洽会、国际旅游节等重点节会作用,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推进国际空港和国际陆港建设,大力发展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强化航空、铁路等各类开放口岸建设,着力打造面向中西亚、南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交通和物流集散枢纽。加强国际产能对接合作,建设面向六大国际经济走廊经贸产业合作基地和人文交流窗口。争取设立中国(兰州)自由贸易园区,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二)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努力把我省打造成西部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国有企业作用,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新能源、有色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壮大。
积极培育打造创新主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支持中央在甘和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研发建设,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继续实施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青年人才等重大工程。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法治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和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体系,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建立健全创新机制。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协同融合。加强企业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建立完善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和市场服务体系,促进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深化科技评估制度改革。健全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促进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双向转化应用。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是我国农业文化起源地之一,农业自然条件多样,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我们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和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改进财政支农方式,撬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建立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不断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加强以水利和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全省粮食产量保持稳定。
优化农业产品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做大做强草食畜、马铃薯、设施蔬菜、优质林果、现代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培育壮大一批中药材加工企业,从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市场专业化、仓储规模化和产品品牌化入手培育中医药全产业链,把我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中医药生产、加工基地和仓储、交易中心。推动国家级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农民创业园和戈壁农业、高效节水农业、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引领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布局。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传统农业向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变。引导和鼓励科技、经营等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流通服务等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
统筹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和特色村镇建设。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既传承乡村记忆又具有现代文明元素的美丽乡村。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扶持建设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强化农村基层治理,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四)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采取超常规办法,大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行胜于言、言行一致,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更加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改进帮扶方式,教育激励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增强勤劳致富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断强化自我发展能力。坚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培育带动贫困群众可持续致富的经济实体和特色产业,把资产收益扶贫作为重要的脱贫举措,大力推动贫困农户以合作、入股等方式拓展增收渠道。把组织劳务输出作为重要的脱贫途径,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扶贫劳务协作,鼓励就地就近就业。把易地搬迁脱贫作为重要补充,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支持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把教育脱贫作为治本之计,完善就学保障机制,努力使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把健康脱贫作为一场关键战役,加快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健康教育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把生态脱贫作为双赢之策,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使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增加收入。把低保兜底脱贫作为基本防线,加强农村低保同扶贫开发有效衔接,确保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完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机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致贫和返贫原因,分类施策,提高脱贫质量和稳定性。坚持精准扶贫到村到户与区域脱贫攻坚“双轮驱动”,加大政策扶持特别是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片区县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力度,深化拓展省内外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和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全面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推进村组道路、信息和物流设施建设,巩固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多渠道解决生产生活用能,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脱贫工作考核评估。把握好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用好第三方评估、交叉考核等办法,加大督查巡查力度,坚决防止和克服层层加码、急躁冒进和数字脱贫、假脱贫、“被脱贫”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现象,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确保贫困退出真实可信、社会认可、群众认账,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注重考核结果运用,推广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提高扶贫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严肃查处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
强化脱贫攻坚组织保障。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形成五级书记一起抓、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加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更好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加强驻村帮扶力量,更好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
(五)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定要努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我们要树牢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保护和整治力度,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多规合一”,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实施分区综合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科学合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大祁连山等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整治、修复和保护力度,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全面推行河长制,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加大环境风险和污染防治力度。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加强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重点防控区域重金属治理,基本解决城市建成区污水直排环境问题,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
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巩固提升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成果,全面构筑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体系。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建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产业体系。积极创建节约型社会,推动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和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省建设,推动节水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进工业、建筑等领域节能降耗,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培养和形成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社会风尚。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健全和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根据不同类型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完善差别化的考核制度。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加快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立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用制度保障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帮助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兜牢民生底线,实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推进棚改安居工程建设,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和特困群体关爱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入实施各类增收富民工程,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
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应用型大学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等团队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农村教师和条件艰苦地区教师待遇水平。加强民族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和健康计划,加快推进健康甘肃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切实提升县乡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生育制度,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快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式发展。
持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软实力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具有甘肃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建设文化强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加强文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特色新型智库。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化和科技、旅游、体育、健康等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充分发挥读者出版传媒等文化企业优势,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七)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和发展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和谐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人民的期盼。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让各族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和谐、更舒畅、更安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提升人大工作水平。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支持和保证人民政协依章程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团结引导党外知识分子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做好港澳台及海外人士工作,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积极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创新,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
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甘肃是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责任重大。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广泛开展“三个离不开”教育,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中央治藏方略,按照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统筹做好综合治理工作,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坚决遏制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分裂、渗透、破坏活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不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全面推进法治甘肃建设。推进依法执政,以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推进依法行政,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推进公正司法,坚持司法为民,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法律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司法水平和公信力。推进全民守法,全面实施普法规划,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督促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深化平安甘肃建设,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组织体系,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调处化解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把凝聚民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体现到意识形态工作的各个方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各级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素质能力。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根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宣传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控,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舆论生态。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讲好甘肃故事、传播甘肃声音、展示甘肃形象。贯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老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进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建设,发挥“陇人骄子”等知名品牌优势,不断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八)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统筹抓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对党忠诚的政治自觉,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负的职责相匹配。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南梁精神,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具体思路、破解难题的举措办法、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入脑见行、党中央政令畅通无阻。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努力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执行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进步。加强党内监督,落实监督责任,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文化自信支撑政治定力、政治气节、政治风骨。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标杆、作出表率。
打造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端正用人导向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真正让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奋发有为、锐意改革、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加强党政正职等关键岗位干部的培养选拔,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重视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建设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落实干部能上能下、谈心谈话等制度,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强化为官必为的意识,提高为官会为的能力,追究为官不为的责任,营造为官愿为的环境,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更好发挥老同志的作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留住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结合起来,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坚持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相统一,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突出抓好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省直机关党的建设,扩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提升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水平。积极探索城市党建工作新路子,推广“互联网+党建”等做法,推动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文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下功夫解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标准不高的问题,大力强化开放意识和创新思维,在富民兴陇的具体实践中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精益求精、创先争优。完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创新载体和方式,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双十条”规定,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深挖严查屡禁不止、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坚决防止不正之风反弹回潮。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对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紧盯不放,加强督促检查,层层传导压力,引导广大干部敢于担当、狠抓落实,言必行、行必果,推动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地见效。
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压紧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扎实推进省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体系和衡量检验办法、督查落实机制的实施。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挺纪在前、纪严于法,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聚集的重要部门和岗位,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行为,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大追逃追赃工作力度,决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深化政治巡视巡察,坚定政治方向,查找政治偏差,强化成果运用。抓好中央巡视和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条条有整改、件件有着落。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适时有序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建立集中统一的反腐败机构,形成权威高效的监察体制;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三转”,充分发挥纪委派驻机构职能作用,加强纪检机关自身建设,着力提高监督执纪能力水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一代又一代陇原儿女拼搏进取,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光荣使命,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在新的长征路上,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好共产党人的光荣与梦想,保持忧患意识,永怀赤子之心,高扬奋斗精神,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韧劲、真抓实干的作风,书写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同志们,使命需要担当,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万众一心,奋发进取,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